宗旨

凝聚社會力量 • 推動共融教育
以科技賦能成長 • 透過公民教育形塑責任擔當

我們致力彌合正規教育體系中科技素養(Technology Literacy)與公民意識(Civic Awareness)的差距,透過三大行動策略:

  • 創新課程​:設計跨學科教學模組,融入智能硬件編程、數據倫理等前沿議題
  • 實踐平台​:建立開放實驗室與社區數據共創計劃,推動學用結合
  • 協作網絡​:串聯企業 CSR 資源、非營利組織及專業導師社群

為青年提供 ​STE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)教育​ 賦能體系,同步培養 ​數碼公民責任(Digital Civic Responsibility)​,通過下列機制強化社會參與:

  1. 校園社群孵化​:AI 倫理辯論賽 × 城市可持續發展提案設計
  2. 跨界行動平台​:「數據素養」公民科學家計劃 × 智慧社區應用場景試驗
  3. 政策參與渠道​:青年科技代表制度 × 數碼治理沙盒模擬

倡導教育公益新模式
我們踐行 ​​「3C 公益框架」​​:

  • 公平性(Equity)​​:開發低代碼教學工具包,破解資源分配落差
  • 開放性(Openness)​​:建構開源課程資料庫,促進教學創新協作
  • 協同性(Collaboration)​​:推動企業/學校/NGO 數據共益夥伴關係

讓每位孩子都能成長為 ​​「雙螺旋未來公民」​——既掌握 ​計算思維(Computational Thinking)​​ 與 ​數碼創造力(Digital Creativity)​,更秉持 ​社會設計思維(Social Design Thinking)​​ 與 ​科技向善(Tech for Good)​​ 的價值信念。